股市资讯官网_今日大盘行情分析+热门牛股推荐_股民必看的投资指南国常会部署“促消费稳投资”新一轮降准降息有望实施
2025-11-17今日股市,股票推荐,大盘走势分析,股市资讯,股票入门,短线炒股/为广大股民提供及时准确的股市行情分析、热点股票推荐、最新利好政策解读与炒股实战经验,帮助你把握投资先机、实现财富增长!
受外需放缓、内需动能减弱,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四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宏观政策加力必须要上升。
国家统计局11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9月放缓1.6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较9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8914亿元,同比下降1.7%。
国务院总理李强1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下称“国常会”),研究深入实施“两重”建设(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有关工作,部署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进一步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等。会议明确,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节奏,强化项目和资金匹配,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当前我国政府负债率较低,现阶段国内物价也处于偏低水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稳增长方向都有充足的发力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第一财经表示,着眼于稳定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一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在顺利完成今年经济增长目标的同时,推动“十五五”实现良好开局,年底前稳增长政策有望进一步加力,重点是扩大国内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增加有效投资,有效对冲外需放缓带来的影响,同时着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接下来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会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则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降息。
虽然10月份工业、消费、投资等数据出现回落,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结构性亮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于14日表示,经济运行还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化,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市场空间逐步拓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实现全年预期目标具备较多有利条件。
从生产端来看,10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4.9%,增速较上月大幅放缓1.6个百分点。其中,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引领支撑作用日益增强。1~10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智能设备制造、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1%和12.3%。付凌晖指出,还要看到,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发展潜力巨大,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前景广阔,未来有望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将有力支撑新动能发展壮大。
从需求端来看,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服务零售额增长5.3%。服务消费增长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
从新兴消费看,数字消费和绿色消费持续壮大,有力促进消费增长。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即时零售交易额和直播电商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此外,我国正处在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阶段,文化旅游、医疗健康等消费空间广阔,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等快速发展,也为消费扩大注入新动能。
投资方面,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08914亿元,同比下降1.7%。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5%。
投资增速放缓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付凌晖分析,从投资主体看,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市场经营主体投资方面的决策趋于谨慎。表现在企业盈利能力偏弱、民间投资放缓,影响投资增长。从结构因素看,房地产投资在整个投资当中占比较高,房地产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比较明显。此外,部分行业投资增长动能不足在客观上也影响投资增速。
王青称,投资连续两个月出现历史罕见的累计同比负值。主要是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三大投资板块全面减速。需要指出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是实际增长水平,由于前10个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累计为-2.7%,因此剔除价格因素,1~10月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正增长。这表明当前投资仍然对经济增长起到正向拉动作用。
“两重”建设将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将是稳增长政策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本次国常会指出,要把“两重”建设放在“十五五”全局中谋划和推进,牢牢把握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要求,强化部门协同,注重软硬结合,推动国家重大战略深入实施、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稳步提升。
“两重”是指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长江沿线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高标准农田、重大水利工程、城市地下管网等重点领域。
国常会明确,要优化项目审核,更加注重创新要素投入、无形资产投资,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要健全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严格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同步做好资产管理、后续运维等工作。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付节奏,强化项目和资金匹配,积极撬动超长期贷款、政策性金融等资金,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张林山认为,“两重”项目聚焦国家战略与安全急需,其投资不仅产生即期拉动效应,更蕴含巨大的长期发展潜能,能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补齐关键领域短板、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的关键支撑和强力“压舱石”。
稳投资政策近期持续发力。9月底以来,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投放,盘活使用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和扩大有效投资,有助于推动经济回稳向好。促进民间投资的13条举措出台,也有助于提振民营经济的积极性。
国常会指出,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实现供需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市场流通研究室主任陈丽芬认为,我国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升,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消费趋势凸显,消费者愿意为满足情绪价值的好产品、好场景、好体验支付溢价。这就要求推动产业升级与消费升级互促共进,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从而促进形成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的良性互动。
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认为,“增强供需适配性”是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关键所在,标志着政策思路正从以往侧重于单向的“刺激消费”或“扩大生产”,转向追求供给与需求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
伍超明表示,实现供给与需求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与良性互动,要通过两方面的路径来实现:一方面,用消费升级来引领产业升级,让市场需求成为产业创新的指挥棒;另一方面,则通过创造优质供给来激发和满足多元化的新需求,从而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强劲动力。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则认为,新供给和新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够促进有潜能的消费和有效益的投资良性循环,有利于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展望“十五五”时期,要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密切结合,营造诚信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大家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提升消费者体验感和满意度,做活服务消费业态,不断释放消费新动能。


